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

[台泥輸送口遺跡]2016.06.25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迷途小站:返回探險清單(首頁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本次迷路危險指數:★★☆ (老舊脆弱建築。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灣水泥高雄廠的輸送口遺址,這個地方似乎還沒有被廢墟愛好者紀錄過。

我就來打個先鋒,發表一下迷路報告好了。



來到此處,就不得不提一下台灣水泥了。

畢竟這是水泥廠運作的一環,也是少數尚存的台泥高雄廠遺跡之一。

但是台泥的相關文獻已經相當多,我就不鉅細靡遺了,以下只列出重點!

(以下摘自維基百科,局部自己撰寫)

台灣水泥廠亦稱「台泥鼓山廠」,前身是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(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)的高雄工場,為臺灣首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。

該工廠於1917年開始生產,二次大戰後該工廠在1946年4月與其他臺灣的水泥工廠一同被水泥監理委員會接收,同年5月設立台灣水泥公司後成為其廠房;但在1992年11月27日高雄廠因礦權到期而停止開採壽山的石灰岩,1994年7月時停窯不再生產水泥,大部分的廠區已停止運作。

隨著市民環境運動的興起,台泥七十多年的採礦歲月也結束了。

台泥高雄廠於2014年大部份廠房拆除完畢。

至今2016年,高市將水泥廠原址開發成明渠、滯洪池、高級住宅區,與開挖與鐵路地下化,台泥舊廠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開發土地…一切被埋葬的歷史建築,逐漸變化成新一代人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...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雖然台泥高雄廠已經拆除了,但是仍有少數幾處遺址,被保留了下來。

例如:

(1)

台灣水泥公司最原始(1917)的廠房。(資料來源:張守真攝影(101.11.07.))

這是淺野水泥時代的紅磚紙袋倉庫(紅樓)。

2016的今天,它已經變得更廢墟了...


(2)

位於台泥原址的後方山坡上,建於1917年日治時期的三座石灰窯。

本狼上次也不小心在此處迷路了,詳見:[迷路狼-三座古塔]

(3)

今天要講的輸送口遺跡。呃...紅色箭頭處,有看到嗎?

它非常默默的只在山上露出一個頭...

個人認為它沒被拆掉的原因,是因為該處蓋不了什麼豪宅,比起廣大平坦的台泥原址,這種山頭上的遺跡,實在沒有拆除的必要,於是就這麼完整的保留了下來。

總之,它就是本次迷路的目標了!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▲衛星空照圖。照片中間的方形建築物,就是輸送口了。而右邊的廢墟群,是台泥廢棄廠區過去的樣貌,現在已經被拆除、挖成明渠、滯洪池了。




▲輸送口外觀。
我進入前沒有拍照,在此借用[痞客幫-河畔小築]的照片。


▲舊圍牆。
借用[痞客幫-河畔小築]的照片。

至於如何來到台泥的輸送口遺跡,這是個公開的秘密,在此不提。

想來探訪的讀者,稍微Google一下就知道囉。



▲到達輸送口時,第一樣引人注意的東西。

它的高度,大約只比成人矮一個頭。

這是一個泵,泵有分為液壓式與氣壓式的。這座應該是液體壓力式的。它可以使加壓過的液體,產生比平常狀況下更巨大的推進力量。

當年輸送口還在運作的時候,需要用機器,把岩石打碎之後,運送到山下。

這個應該就是岩石破碎機(Stone Breaker)了,這個泵的功用,是令磨碎岩石用的軸心旋轉。


▲泵近照。

我們有發現,有條同樣生鏽的鋼鐵水管,綿延至山下。因此推斷它是液壓泵。

如果是內行人,一眼就能分辨出它是哪一種泵了。


▲泵另一面。


▲這裡以前應該是類似這樣子的。

整個坑,原本是礦石的傾入口。

停用後,想必是安全起見,因此洞口被填土封閉了。

(圖源:the Allis-Chalmers Company, Milwaukee, Wis.)



▲附近的控制箱。


▲靠外側的建築,以前可能是管理室,或組長休息的地方。
如今被當作倉庫,堆放一些雜物。


▲用鐵網保護的窗。網內有一個蜂窩廢墟。



▲「管理室」的入口。



▲輸送口1F外觀


▲左邊有個向上的梯子。


▲輸送口1F半戶外屋頂。


▲1F室內。充滿了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織的物品。



▲1F室內。有這麼多椅子,看來這裡偶爾會有大團聚活動。


▲1F室內。柱上寫著:
「把酒當??一生,成思自覺無人問」
「賢者處世能三省,君子立身有九思」



▲1F室內。古色古香的木櫃,個人很喜歡這個櫃子。


▲1F室內。舊款大燈。


▲1F室內。在此坐鎮的是關老爺。


▲1F室內。窗外景色。台泥高雄廠原址,開發中的狀況。





▲1F室內。老舊的立式木櫃。



▲1F室內。寶箱。


▲1F室內。中央的網子圍著天井。


▲1F室內。從天井往下看的情況。同伴已經先跑下去了。


▲1F室內。從天井往下看的另一角度。


▲1F室內。從另一角度往天井往下拍的照片。

這時來了一位大嬸,我們小聊了一下,她說她已經60幾歲了,而她小時候就經常上山健行,從小看著這些東西長大。

她聽說我要下去探索,連忙說:「危險啊!命餒!」

小聊完,變成大聊,談起了學經歷、工作、孩子等各種話題。

所幸同伴發現我脫不了身,就走上來和我「換手」,變成同伴聊天,我下去探險。


▲1F的角落。有通往B1的階梯。走囉!


▲確認每一步階梯都妥當,緩緩地走了下去。


▲在樓梯間,拍了這張照片。這台機械,大約有1.5層樓高。

這是Allis-Chalmers(阿利斯-查默斯)出品的大型機械,礦石破碎機(磨礦機)。

防塵螺栓防爆外閥蓋上的鋼字「Kobe Steel」,說明機械組件是由日本Kobe Steel, Ltd. (神戸製鋼所 株式会社)出產。

礦石會從上方漏斗狀的結構進入,然後經過這台機器打碎、磨小,便於運送下山,以及後續的加工。

這台機器,應該可以在8小時內磨碎大約4500立方公尺體積的岩石(但通常會設定3100立方公尺左右體積的岩石為上限,以免把機器操壞)。


▲主要的碎石軸心,架設時的狀況(照片為國外,並非眼前這台)。鐵殼裡最主要的機件就是這根東西。


▲整台碎石機的結構,大概是長這樣子。

(圖源:the Allis-Chalmers Company, Milwaukee, Wis.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關於Allis-Chalmers:

Allis-Chalmers是美國一家製造各種機械的公司,成立於1901年,1999年解散,剩餘繼續營業的部門,轉型為Allis-Chalmers Energy(阿利斯-查默斯能源)。

Allis-Chalmers這家公司過去所生產項目包含農業、食品、建築業、伐木業、鋼鐵廠、煉油廠、礦業等等所需的各種大型機具,他們都有在製造。

這家公司最有名的產品是農用收割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▲下到B1之前再來一張。


▲[B1],油桶。大概是裝柴油或液壓油(機油)吧。


▲[B1],從天井往上拍。同伴正在圍欄邊跟大嬸聊天。


▲[B1]。我很乖,真的沒去碰。


▲[B1]。即使沒有上鎖,也鏽到打不開的柵門。


▲[B1]。柵門內有一排大鐵箱,是一些電氣設備和控制面板。


▲[B1]。從正面的角度看岩石破碎機。


▲[B1]。岩石破碎機左邊的機械。大概是負責檢測油管的設備吧。


▲[B1]。非常斑駁的操作注意事項。

大約是在說日、週、月的保養&應注意事項。

這塊牌子是手工的,字跡是有變化的。

而且文法好像有點怪,我猜這牌子應該是日本人做的。


▲[B1]。足苔擱A桶仔。裡面有油汙、死蟲。


▲[B1]。箱子內的管路近照。


▲[B1]。機器的量錶近照。

 ▲[B1]。岩石破碎機的局部近照。

 ▲[B1]。岩石破碎機的局部近照。

 ▲[B1]。岩石破碎機的小窗口,這裡不是礦石出口,應該只是清潔口或維修口。裡面塞滿了石灰質的碎石沙土。

 
▲B1。小窗口近照。

 ▲B1。已經說好不碰了。這裡是絕對已經沒有電的了,如果還會電死人,這就是所謂的意外。

 ▲B1。生鏽推不開的柵欄後方,還有另外一個柵欄是打開的,可以進去。

這是電氣設備和控制面板區,其中一個打開的鐵櫃。

 ▲B1。另一個打開的鐵櫃。

▲[B1]第三個(最後一個)打開的鐵櫃。440V呢,生活在普通都市環境的我,還是頭一次見到。

 ▲[B1]電磁開關。這個品牌,似乎已經換LOGO了,舊LOGO的資料已經找不到了。


▲舊LOGO


▲現LOGO

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(しんこうでんきこうぎょう、英: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., Ltd.)

這家電氣工業公司,創立於1946年,位於長野縣長野市,目前似乎是與富士通合併的子公司,主打項目是生產半導體。


 ▲[B1]沉重的不知名小物。

 ▲[B1]潛水頭盔(誤。

 ▲[B1]岩石破碎機的局部近拍。

 ▲[B1]傳動帶。

 ▲[B1]不知名大型零件。

 ▲[B1]爬上岩石破碎機拍的局部特寫。

 ▲[B1]爬上岩石破碎機拍的局部特寫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發現一個還能運作的輸送帶:返回探險清單(首頁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▲[B1]電氣設備箱內部。





 ▲[B1]不知名的設備,「日光」LOGO的公司,目前似乎找尋不到了,如果知道這個牌子的人,請你留言補充,萬事拜託囉!



▲[B1]「日光」牌子的不知名鐵箱內的東西。

 ▲[B1]牆上有許多礙子。

 ▲[B1]角落牆上的小木櫃,像是鑰匙櫃。

 ▲[B1]那扇因生鏽而打不開的柵欄,從內往外拍。

 ▲[B1]再一張。

 ▲[B1]角落的滅火器。

 ▲[B1]想看日期,可是無法辨識。好像是2001年來著,但是這邊荒廢的時間,至少有20~25
年了。

 ▲[B1]在B2的輸送帶

 ▲[B1]疑似散熱風扇。

 ▲[B1]疑似散熱風扇近照。

 ▲[B1]破爛不堪的天花板。

 ▲[B1]破爛的屋頂。

 ▲[B1]破爛的屋頂。

 ▲[B1]往天井方向一張。

 ▲[B1]超級大蜘蛛(誤

 ▲[B1]接下來要往B2了!

 ▲[B2]一下樓梯,就見到旁邊有輸送帶的替換品。

 ▲[B2]直走。這邊的水泥建築結構還很完好。

 ▲[B2]在地下室居然使用這種水銀燈啊~

 ▲[B2]這就是岩石破碎機的出口了,粉碎的石灰岩會從這裡落下來,用輸送帶送到山下。

 ▲[B2]輸送帶。

 ▲[B2]輸送帶。

 ▲[B2]延著走廊到了轉角,繼續前進。

 ▲[B2]輸送皮帶上的喇牙。

 ▲[B2]滿坑滿谷的垃圾。看來上面的人經常把吃喝的東西隨手從天井扔了下來。

 ▲[B2] 一張驚訝的臉。

 ▲[B2]的左半部。

 ▲[B2]佈滿垃圾的地面。我在想,也有可能是當初把這裡封閉填土的工人們留下的垃圾。

有朋友告訴我,以前他來這裡的時候,還沒有這麼多垃圾。

看來是山友造成的髒亂啊...

 ▲[B2]左邊角落有個出口。

 ▲[B2]一樣遍佈垃圾。這裡只是一小塊空地,走沒幾步就是懸崖。我猜這裡以前是作為廁所。

 ▲[B2]戶外結構。

 ▲[B2]從戶外由鐵皮的破洞往內拍。


 ▲[B2]往B1拍。

 ▲[B2]直式的往B1拍。

 ▲[B2]往窗外拍。

 ▲[B2]可能有誰太胖了。

 ▲[B2]輸送帶、絞盤與馬達。即使過了這麼多年,這橡膠輸送帶依然很堅固。

 ▲[B2]局部隨拍。

 ▲[B2]輸送口的洞口下方。


 ▲[B2]還好有其他的出入口,不然當初該減肥的那個人就回不去了。

 ▲[B2]輸送口開口。這整個建築的功能,所經過的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它了。

 ▲[B2]既然這麼重要,就拍兩次...

 ▲[B2]輸送帶的絞盤。還是滾輪?

 ▲[B2]本樓層的鐵皮建築全貌。

 ▲[B2]備用的輸送帶捲。

再也用不到了...

 ▲[B2]大大的燈泡。

 ▲[B2]輸送帶馬達。

 ▲[B2]上面的字跡已經完全侵蝕了。不是覆蓋了一層泥巴,是完全爛掉了。

 ▲[B2]對外的簡易窗戶。想必這裡運作時是很悶熱的地方。

 ▲[B2]疑似1F關老爺的杯子。

 ▲[B2]殘破頹廢的鐵皮屋頂。它的磅數,應該比我們平常用來蓋鐵皮屋的屋頂還要厚,如今也完全毀容了。

 ▲[B2]輸送口。距離下面比較平緩的坡,大約也有5層樓高。

 ▲[B2]骨頭。

 ▲[B2]頭骨。

 ▲[B2]頭骨骨頭。

 ▲[B2]隨意堆放的木框玻璃窗。

▲[B2]這層樓的水泥結構建築全貌。




▲迷路到了這裡,也該告一段落啦!

最後附上從最底層回到最上層的影片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【補充】:

距離輸送口不遠處,還有一座遺跡,叫做舊地磅。

我想,開採下來的礦石,應該是先經過地磅站,再送到輸送口的。

由於資料甚少,我已經無法把兩座遺跡之間的關係連結起來了。

只是附上舊地磅的照片以供備案了。

▲舊地磅的洞口。我想礦物應該是往洞口傾倒進去,經過基本的處理,再由地磅秤重,接著才運輸到輸送口,送到山腳下。

純屬猜測,沒有任何根據。


▲另一角度。看起來底下也是有許多機械結構的。這座建築的一角,有樓梯可以下去,跟輸送口的樓梯一樣是破破爛爛的鋼筋水泥結構。

但是入口被網子封住了,我們沒有強行進入。


▲在洞口的附近,還有一間水泥造的小屋,裡面有一座磅秤。


▲會把照片貼在這裡,相信這位老先生曾經是該站的員工。

這個磅秤,秤重上限似乎是60噸。

也許它就是地磅的秤重指標吧。



磅秤的標示牌。這是日本Yamato Scale(大和製衡株式会社)的產品。

這間公司是從成立於1922年的Kawanishi Kikai K.K.(川西機械興業株式会社)當中,於1945年拆分出來的公司。

大和製衡株式会社是一間製作衡器的老牌公司,該公司營業至今。


▲磅秤的側面還有櫃子。

應該不是櫃子,而是調整維修磅秤的開口。


▲裡面供奉著地藏王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。

觀世音菩薩還抱著幾百塊錢。


▲這是另一面的「櫃子」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補充2】:


▲台灣水泥高雄廠過去運作時的照片。

在山上開挖石灰岩後,形成了白色裸露的峭壁。

如今柴山的一處登山口(龍泉寺附近),就是峭壁的樣貌。

那並非天然的峭壁,而是人類開挖山脈的歷史痕跡。

挖下來的礦石,經過了地磅、輸送口之後,會堆積在山腳下。

然後再由卡車載運到水泥廠使用。

(圖片源: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(台泥高雄廠)保存推動FB)


▲輸送口右上方那兩塊白色的空地,就是山腳下的礦砂堆放處。

堆放處右邊,隱約有一條小路,通往台泥廠區,那就是卡車載運砂石的路徑。


▲這是台灣水泥鼓山廠過去的老照片。至少是30~40年前的照片吧。也許更久。

右下角有一輛卡車,正載著礦物準備返回台灣水泥。

但他載運的,應該不是輸送口送下來的礦砂碎石,而是來自其他工作區、一些比較大塊的石頭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【後記】

這個遺跡,是全台第一間具規模的水泥廠──台灣水泥高雄廠的、少數留下來的建築。

但是它沒被拆除的原因,卻不像紅磚屋或石灰窯,是因為這些建築被文史工作者、學者們評估具有歷史文化價值。

輸送口單純只是...沒有經濟價值、財團不能拿這塊土地來蓋房子罷了。

沒有利用價值,拆除又要花一筆費用,何必拆除?理所當然棄置不理,任其腐朽。

這樣一座開創台灣營造業歷史的遺跡,是真真實實有過許多前人在此流血流汗、勤奮的工作著。

相反的,許多被政府列為歷史建物的建築,只不過是沒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富貴人家,曾經所居住的高級洋房。華而不實。

我不禁懷疑,台灣水泥高雄廠的保存價值,居然會輸給了某些富貴用來炫富的房屋嗎?

台灣水泥的拆除,我想已經誠實的回答了國家對於台灣發展史建物的不重視。

話說回來,再怎麼保護、列為歷史建物,也只是拖延時間。

其實能真正永遠傳承下去的,只有照片、影片與文字而已。

所有的古建物、廢墟,終究還是會走向生命的盡頭的。

2016.06.25迷路

2016.07.09 筆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

※這個部落格的圖片、影片,都是從網路上抓來的;故事都是憑空想像的。請勿非法入侵人家的土地──迷路狼。

6 則留言:

  1. 頭骨頭骨頭骨(放錯重點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請問高雄有開車可以進去拍的廢墟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可以直接把車開進廢墟群裡的...我是沒見過啦!

      通常都是把車停放在路邊,走一小段路進去拍!

      例如中石化就是了!

      刪除
  3. 請問輸送口該如何到達呢?
    (雖然說是個公開的秘密,但google還是找不到...XD)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爬爬山 多運動 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

      刪除

不論你看的是多久以前的文章,都歡迎你留言,我一定會回應的!
也歡迎一同討論、推薦新的迷路地點給我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