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途小站:返回探險清單(首頁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本次迷路危險指數:★★★☆☆ (蚊蟲、虎頭蜂、蛇類、地形高低落差。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三座石灰窯建於1917年的日治時期,至今(2016)已經有99年歷史,原是台灣第一家水泥公司「淺野水泥株式會社」(台灣水泥的前身)所有,遽聞目前已經捐贈給高雄市政府文化局,未來可能會規劃為平易親近的登山景觀。
它們位於2014年已經遭到拆除的「台泥鼓山廠」後山腰上,從鼓山的道路,往舊台泥的方向瞧,看到柴山上,就可以瞧見這三座高塔。
雖然望眼可以瞧見,但沒有經過部落客或當地人的指示路徑,其實是不容易靠近的。
興建這些石灰窯,原本是為了支援日本軍在南洋的戰爭。但是因為生產出來的磚塊品質不良,只營運了4年就停止運作了。
相傳原本是有7座窯的,但其中三座,在二次大戰時被空襲摧毀了,而一座則是在民國四十多年時,可能是因為地震而自然倒塌。
高雄壽山,有豐富的石灰石與黏土礦,適合開採石灰石與興建石灰窯。
然而,台灣其他地區,也有生產石灰石啊!
為什麼像這樣全台灣可能僅存這三座的石灰窯,日本人選擇把它們蓋在高雄壽山,而非蓋在其他同樣可以生產石灰石的地區呢?
原因是高雄壽山的附近有高雄川(即愛河)還有高雄港,可運輸自高雄覆鼎金出產的矽沙紅土與進口的煤炭、鐵渣、石膏等原料,集結成日軍打南洋戰爭時所需的建材。
且日軍還增建了與縱貫線連接的「淺野線鐵路」(台灣西部鐵道系統)與設置「田町驛」(現鼓山車站),令台灣西部的陸路交通與水路交通都達到最佳化,接著再從高雄港將成品出口到華南與南洋地區,支援日本在南洋的戰爭。
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座石灰窯要建在高雄壽山,而非其他地區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▲地點標示。關於前進的路徑,網路上是很多的,想去的人請自行Google一下囉!
▲略過了步行的路程,開門見山,直接來到目的地。
需要注意的是,走這段路徑有可能遇到胡蜂(虎頭蜂),
連蜂窩都沒看到,我和陪同我迷路的夥伴就被螫了4、5下。
胡蜂螫人的速度是非常快的,人就算跑再快都沒用,牠們只要一沾到身上,同時間就螫下去了。
所幸我們遇到的是毒性較弱的黃腰虎頭蜂,被螫的當下很痛,會稍微腫起來,被刺入口還會流血,但沒什麼大礙。
雖然遇到蜂襲,我和同伴還是闖了過去,跑了十來步就沒有再受到攻擊了。
▲踏上了一段階梯,映入眼簾的場景如上。
▲右手邊的槽狀建築結構。也許是以前的倉庫。
▲左手邊。地面結構是水泥,居然在上面長了一顆大樹。
斷崖部分,是被人為破壞掉的,原本應該是完整的水泥平台,如今被一分為二,鋼筋裸露。
▲這是對面鋼筋裸露的狀況。
▲我率先到達斷崖的對面,可以看到,這個平台斷成兩半,只剩下照片左邊的那根橫樑可以通行。
我家的米克斯狗(COCO)後方有水泥樓梯,我們就是從樓梯爬上來的。
▲台灣水泥鼓山廠廠區。大部分都被拆除了,只剩小部分仍在運作。
被拆除的廠區,預計將來會被規畫成公園、滯洪池、豪宅。
如果對台泥鼓山廠的舊貌有興趣,可以參觀:假文青的廢墟散步-台泥篇
(圖片擁有者:串門文化)
(台泥前身是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(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)的高雄工場,也是台灣第一座水泥廠,台灣營建業之母。)
▲接近中隨拍。
▲接近中隨拍。
▲到了轉角處,可以看到雜草叢中,隱約有一條人走過的小徑。
端午節期間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雨,雜草的高度,已宛如成人身高。
▲此處高低是有落差的,邊緣有老舊的欄杆圍著,下面的高度大約有半層樓高。
▲欄杆近照。
▲迫不及待,手伸過欄杆,往下拍。
▲接近中隨拍。
▲仰角隨拍。
▲仰角隨拍。
▲躦過了草叢後,有遼闊的視野。施工中的台泥空地。那塊空地,在施工時有意外挖出牛稠子遺址的貝殻、紅陶瓦罐殘片等物件。
牛稠子是史前文化,大約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。
▲同伴和我家的COCO也從草叢穿越了。
▲接下來是幾階向下的樓梯。
▲到達目的地了!
我看過許多這裡的照片,是草木被清理得非常乾淨的情況。
如今,已失去媒體的關注,於是又變回蠻荒、雜草叢生的模樣了。
▲內部的樣子。
▲窯壁被許多樹根穿透了。
▲忘了拍底部的樣子,但也沒什麼特別的,大約2層樓高的深度,底下都是泥土。
▲一個窯的洞口不只一個。從一個洞口拍向另一個洞口。
▲往窯頂拍。
▲往窯頂拍。
▲往窯頂拍(對焦亮處)。
▲進入第二座石灰窯(中間那座)。
只有這一座可以踏進來,裡面由於不明原因,深坑已經被填平了。
▲地上的小菇菇。
▲第二座(中間)的窯頂。
▲第二座(中間)的窯頂,再一張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發現一條通往外面的砂石輸送帶:返回探險清單(首頁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▲第二座和第三座之間的間隔。
▲非常古老優美的特色建築。
▲第三座石灰窯。完整度最高的一座。
▲窯口幾乎被植物封閉了,手電筒打光進去一看,裡面也是深坑。
而且這座窯的窯頂還健在,所以內部相當黑暗。
▲隨拍。
▲隨拍。
▲中間那座窯口外的不明金屬物體。
▲體積類似小號的寶特瓶。
要我猜的話,我覺得這可能只是門軸的一部份。
或者是檢測溫度用的器材。
▲主要目的達成了。離開前的連續隨拍。
部落格的圖片,都是可以點擊放大的。
▲從下面往上拍的樣子。古早味欄杆。
影片:離開三座石灰窯的錄影。
▲離開時,開啟錄影,讓大家稍微了解這一帶的空間環境。
我們再度硬闖了虎頭蜂的地盤,所幸這次沒有遭到什麼攻擊。
【補充1】
▲這是台灣水泥鼓山廠過去的老照片。至少是30~40年前的照片吧。也許更久。
黃色圈圈處,就是這三座石灰窯的「不小心入鏡」照片。
(照片來源: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(台泥高雄廠)保存推動FB)
【補充2】
石灰窯的用途,是用來燒出氧化鈣的(也就是石灰、生石灰),煅燒石灰所用的燃料,過去主要採用焦炭或煤粉,現在多數使用重油或天然氣等高發熱值燃料。
(而石灰,有許多用途,例如乾燥、抹牆壁、建築工事、食品添加、屋頂防熱折射用、工業用途等)
▲由於時間還早,我們繼續沿著主幹道前進,這是路邊的小哨站。
▲看起來也蠻有歷史的哨站。
▲內部的東西都爛光了,唯有一顆大燈泡保留了下來。
這種大燈泡,船隻似乎也有在用。
▲爛掉的內部。
▲爛掉的內部。
▲照片中有隻蜥蜴,你找得到嗎?
▲爛掉的內部。白色的球是燈泡。
▲哨站後方有擋土牆呢。
▲感覺這擋土牆的年代就沒有那麼久遠了。
▲由主幹道繼續往前,在路旁找到一座類似碉堡的建築。
右上角的小孔,蠻像機槍口的,但我認為那應該只是通風窗口。
這座「碉堡」,可能是山上的石灰石倒入輸送帶的水泥建築。
▲碉堡入口,小孩子比較容易進入。
▲內部,裡面有個可以右轉的空間,能夠到達有小窗口的房間。
▲內部隨拍。
▲繼續前進,發現路旁又有一個建築物。
地圖標示這邊叫「阿珠的店」,看起來是比較近代的建築。
大概是曾經有一位阿珠,專門賣吃的喝的給台泥的員工吧。
▲後門,已經上鎖了(密碼鎖)。
大概是存放了一些整理登山步道的器材吧。
▲後面的空間。
▲後門正對面的老舊柱子。掛著衣架。
▲後門前方的空地,散落了雜物。
▲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了,準備原路折返。路上看到了一根被樹根「網住」的電線桿。
▲看起來蠻有趣的。就用這個當作本次迷路的結尾吧!
後記:
在這三座僅存的古塔旁,眺望遠方的已被拆光的台灣水泥鼓山廠舊址,心中一陣酸澀。
現實告訴我們的事,就是再豐富的歷史,也可以被遺忘,拆除,然後成為新一代富人的豪宅。
這是廢墟之死,也是土地之新生,生生不息,依此循環。
(圖片擁有者:Jen Liu)
載自:
Ruiner 廢墟誌 - 廢墟美學與文化誌
6分鐘 · 編輯紀錄 ·
[見證台灣輝煌的台灣水泥史]
1917年,這裡是台泥的發源地
(前身是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,為臺灣首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)
1992年因礦權到期而停止開採壽山的石灰岩
1994年7月時停窯不再生產水泥,大部分的廠區已停止運作。
巨大的工廠遺址、殘破卻超現實的水泥建築曾經是廢墟迷的聖地
但在公司的考量下還是逃不了被拆除的命運
在廢墟誌的打聽下,其實有許多台泥的老員工是非常不捨的。
經過台泥的拆除與重新規劃,
這裡將會以何種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呢?
載自:
Ruiner 廢墟誌 - 廢墟美學與文化誌
6分鐘 · 編輯紀錄 ·
[見證台灣輝煌的台灣水泥史]
1917年,這裡是台泥的發源地
(前身是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,為臺灣首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)
1992年因礦權到期而停止開採壽山的石灰岩
1994年7月時停窯不再生產水泥,大部分的廠區已停止運作。
巨大的工廠遺址、殘破卻超現實的水泥建築曾經是廢墟迷的聖地
但在公司的考量下還是逃不了被拆除的命運
在廢墟誌的打聽下,其實有許多台泥的老員工是非常不捨的。
經過台泥的拆除與重新規劃,
這裡將會以何種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呢?
2016.06.18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充滿從前高雄風味!
回覆刪除且台泥是 我父親當年工作地點~ 令我特有親切感!
YaoTing:真高興能看到,過去有長輩在台泥工作的人留言,很高興你喜歡:)
刪除